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的隋唐关陇集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上的隋唐关陇集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没有关陇集团的支持,李渊能顺利建立唐朝吗?
  2. 隋朝究竟是被农民起义还是关陇贵族推翻的?
  3. 如果唐朝不是李家而是关陇贵族中的鲜卑人建立,后世是否还会如此歌颂盛唐?是否还会把“唐”归于蒙元和满清?

没有关陇集团的支持,李渊能顺利建立唐朝吗?

我谈谈我的观点。

历史上的隋唐关陇集团-隋唐时期的关陇集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不觉得所谓关陇集团的支持,是李渊能够建立唐朝的根本原因或者重要原因。

关陇集团,是陈寅恪先生提出的一个观点,主要指发端于西魏八柱国的一个集团。李渊的祖父李虎就是当年的八柱国之一。

历史上的隋唐关陇集团-隋唐时期的关陇集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到李渊晋阳起兵的时候(公元617年),这个集团实际上已经非常松散凋零,作为一个集团,实际上已经基本不复存在了。

李渊建立唐朝依靠的,也根本不是这个集团。我们具体来看看。

历史上的隋唐关陇集团-隋唐时期的关陇集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晋阳起兵

晋阳起兵阶段,李渊身边的这些元从功臣,关陇集团的人很少,我们来看看太原元从的17位恕死功臣:

李世民,这位不用分析;

裴寂,河东蒲州人,属于河东裴氏,那是自古以来当地的望族,和关陇集团没有关系,裴寂少时家贫,时任晋阳宫副监;

刘文静,京兆武功人(自称彭城人),晋阳令;

长孙顺德,河南洛阳人,逃避辽东之役,藏匿在太原;

刘弘基,雍州池阳人,也是逃避辽东之役,流落到太原;

唐俭,并州晋阳人,他的祖父唐邕是北齐尚书左仆射,也就是说祖上是北齐这边的;

柴绍,晋州临汾人,他祖上倒是北周这边的显赫人物,但是,柴绍是自己以李渊女婿的身份参加的起兵,他家族这边并未参与;

刘政会,滑州胙城人,他的祖父环隽是北齐中书侍郎,也是北齐这边的;

殷峤(殷开山),雍州鄠县人,他的祖父殷不害是南朝陈的司农卿,是南朝的人物;

武士彟,并州文水人,祖上是商人;

刘世龙(刘义节),并州晋阳人,大业末为晋阳乡长,级别很低;

赵文恪,并州太原人,隋末为鹰扬府司马;

张平高,绥州肤施人,隋末为鹰扬府校尉;

李思行,河北赵州人,因为躲避仇家来到太原;

李高迁,岐州岐山人,隋末客游太原;

许世绪,并州人,大业末为鹰扬府司马;

窦琮,要说关陇集团,那窦氏家族倒是可以归入关陇集团范围,其在西魏、北周地位都比较显赫。

以上17位元从恕死功臣,真正与关陇集团沾边的,也就一二位,多为姻亲关系,整体影响并不大。

二、进入关中

李渊进入关中后,迎接他的主要也不是所谓关陇贵族,而是关中群盗。

李渊进军至龙门的时候,首先招降了当时关中最大的一股义军孙华,“时关中群盗,孙华最强”,此后,“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及关中群盗,皆请降于渊”(《资治通鉴》)。

可见,进入关中后,当时关中已经处于无秩序状态,大批的底层盗贼活跃,李渊进军关中时,是他们归顺了李渊,这里面没有关陇集团什么事儿。

三、武德末年

直到武德末年,李渊身边的重臣大将,也基本不是关陇集团的人。

(一)宰相

我们来看看武德末年的几位宰相:

裴寂,上面已经分析过了,不是关陇集团的;

萧瑀,是南朝萧梁之后;

封德彝,观州蓚人,他的祖父是北齐太子太保封隆,是北齐这边的;

陈叔达,属于南朝陈的宗室,是陈宣帝的第十六子;

宇文士及,他可以归入关陇集团。

上述5位宰相,是由1位是关陇集团的。

(二)关中十二军

武德末年掌握关中军权的十二军军将,也基本不是关陇集团的:

窦诞,可以归入关陇集团;

杨恭仁,隋朝观王杨雄的长子,可以归入关陇集团;

李神通,李唐的宗室;

刘弘基,上面已分析,不是关陇集团的;

张瑾,不详;

长孙顺德,上面已分析,不是关陇集团的;

樊世兴,隋朝的***隶人;

安修仁,凉州的胡人;

杨毛,不详;

王长谐,不详;

柴绍,上面已分析,其家族可能是,但他投靠李渊,与其家族无关;

钱九陇,隋朝的***隶人。

可见,关中十二军的将军,只有二三位可以归入关陇集团,占比不大。

综上所述,李渊建立唐朝,主要依靠的并不是关陇集团。

以上是我的分析,欢迎讨论。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继续深入讨论。

隋朝究竟是被农民起义还是关陇贵族推翻的?

我觉得两者的因素都有。农民起义是外因,关陇贵族的叛离是内因,但内因是决定性因素!为什么呢?请继续看下去。

***如没有农民起义,那么大隋帝国的根基也就不会被动摇。在隋炀帝强大皇权的压制下,关陇贵族们会舒舒服服的做他的臣子,享受着普通百姓难以企及的荣华富贵,既然如此,傻瓜才会想造反。可是在轰轰烈烈,遍及全国的农民起义发生后,隋炀帝的皇权摇摇欲坠了,如果还和隋炀帝保持在同一个阵营里,那么当农民起义造成***更迭后,这些关陇贵族们别说荣华富贵了,小命能不能保住都难说!到了这时,不想办法另谋出路是不行了,那么关陇贵族们是臣服于农民起义的领袖,还是另起炉灶自己干呢?那就看二者谁的获益更大了!都是冒着生命危险造反,自己单干的话,肯定获利更加丰厚了!而如果想单干成功,就必须推反现存的***体系,那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斩首”——杀掉隋炀帝!

而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隋炀帝既死,那么大隋帝国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实质上就都不复存在了!


关陇贵族,关陇贵族控制着庞大的力量,李渊也是关陇门阀中的一员,杨坚在关陇门阀的帮助下窜取了帝位,农民起义有自身的狭义性,没有明确的目的,权利分散,为了营头小利勾心斗角,正真起到作用的是这些掌握教育的门阀士族。

可参阅拙作《暴君还是明主:黑白隋炀帝》。我的意见是:

隋朝在杨玄感之变后,在全国有三个据点,分别是长安、洛阳、江都,都有重兵防守。结果,李渊占了长安,李密消耗了洛阳40万兵力,宇文化及发动了江都宫变。隋朝就垮台了。摧毁隋朝的杨玄感、李渊、李密、宇文化及全是关陇贵族。至于什么窦建德、杜伏威之流,都是小打小闹,对隋朝根本不能伤筋动骨。至于瓦岗,在翟让时代根本不成气候,从李密时代主要掌权者来看,也算不上农民军。综上,摧毁隋朝的主力是关陇贵族,隋朝的灭亡主要是因为关陇贵族内讧,而不是杨广透支国力,激发民变。

如果唐朝不是李家而是关陇贵族中的鲜卑人建立,后世是否还会如此歌颂盛唐?是否还会把“唐”归于蒙元和满清?

历史哪有那么多如果?如果真是鲜卑人建立的,李唐就不可能那么辉煌。
为啥?你能理解么,后汉是胡人刘渊建立的,但为啥这胡人哭喊着尊刘汉为祖。
说白了,***在这片土地上,有天然领导号召力。因此,具有天选的领导权,只有***才可以对待百族一视同仁,百族才愿意贡献自己力量,共同繁荣、共同抗敌。
换其他任何一族当政,那只能靠挑唆民族矛盾以维持统治,这样一来,哪来的辉煌?

真如提问者所言的话,我认为:“大众们还是会歌颂的”。

其一,我中华是以文化认同为主体的民族,并不排斥异族的,汉武帝托孤的金日磾就是匈奴贵族一样受到重用,而明朝的异族将领更是多不胜数,并且都受到了很好的重用,例如:满贵,秦良玉等等。只要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中华,认同汉文化都会都到认同。

其二,鲜卑人在北朝漫长的岁月里早已经融入了汉民族,孝文帝改革后,大力打击了很多鲜卑陋习,用残酷的手段修正了顽固的鲜卑贵族野蛮化倾向。在尔朱荣平息镇乱之后,关陇贵族逐渐形成,这期间的独孤,长孙,拓跋氏等鲜卑大族都已汉化渐深,不复为蛮夷。

其三,蒙元和满清之所以不太被现在所认可还是自身的问题,蒙元的人种分级制度和以“宽”治天下不顾民生疾苦的作为深令人所失望,满清的奴化教育,文字狱,中央高度集权化等等也是不被歌颂的根源,再有就是其二者初期都杀戮过重,被历史深深地牢记,被人民世代唾弃。

综上所诉,鲜卑人并不存在蒙元和满清的“所有问题”,所以说如果由其建立“盛唐”,真正的建立前所未有的伟业,还是会被歌颂和赞扬的。

李家只是有鲜卑血统,但不是鲜卑人,不要胡乱说话!鲜卑血统也只是母系血统中有带来,李渊他妈是汉化的鲜卑人(况且他爸李昞的媳妇也就是独孤信的女儿独孤氏虽然是鲜卑人但不管是文化上还是血统上早已汉化;时间往前追溯,***本就是个不断融合的民族共同体,民族的划分更多上是一种文化划分,而不是种族一样按照血统划分)。父系纯正***!古代社会,父系为正统传承,不管是血统认同,还是文化认同,李唐都是正宗***。不知道这些宣扬李唐是鲜卑人的出于什么目的,用心险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的隋唐关陇集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的隋唐关陇集团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